說故事的人

7 五月, 2016

不過是讀(十四)

Filed under: 書籍 — 鋒 @ 2:15 上午

旅行在希望與痛苦之間

《旅行在希望與痛苦之間》
與我年紀差不多的作者林輝,中學到澳洲當交換生,那次之後改變了他的人生。畢業後他從事新聞媒體行業,又積極參與社會運動。原本他想到印度修讀博士,去不成便花一年時間旅遊想到的地方,撰寫特約稿件賺取旅費。從新彊、西藏、尼泊爾、印度、馬來西亞、土耳其,一路走到耶路撒冷,最後到埃及。每個地方都找到認識或樂意幫忙的朋友,可謂為旅行删去不少苦惱。人們總想要安定的生活,離開comfort zone需要勇氣,每次獨自旅行都是如此。我羨慕他有這種生活、這份勇氣。

車諾比的悲鳴

《車諾比的悲鳴》
上年得諾貝爾文學奬的書。一九八六年Chernobyl發生核電災之後十年,作者花三年時間,訪問那些仍居住在車諾比的人、那些曾經協助災後工作的軍人消防員及親人的生活,以第一人稱的獨白方式記錄受訪者所感,每篇讀來都有不同的錐心之痛。那是看不見敵人的戰爭,為了政權幾多無辜的人作出無謂犧牲。這便是書寫最大的功能,政權使人噤聲,但會倒下,人的記憶卻會隨文字留下,影響後世。你以為那是很遙遠的事件嗎?想想日本福島、想想在我們身邊的大亞灣核電廠。
感受很深的閱讀經驗,強烈推薦。

搞鬼

《搞鬼》
得到愛倫坡奬的非常短篇的小說。第一次讀Gillian Flynn的小說,感覺是她具有相當厲害的觀察力與洞悉力,才能描寫出人物如此細膩的感情與習性。改編而成電影的《Gone girl》已教我眼前一亮,不過另一部《Dark place》我一直期待電影裡出現的twist卻沒發生,故事還有不合理的地方。這回讀小說算是重拾我對她的興趣,同時留意到以女性為中心寫作與男人寫的小說有什麼不同。

利器

《利器》
於是找了Gillian Flynn早期寫的小說一併讀。原來她只寫過三本小說與一篇短篇,這就是第一本。Gillian Flynn做過記者一段日子,也許如此練就敏銳的觀察力,這小說主角是記者亦來得理所當然。可是這沒短篇般來得爽快,有點拖曳的感覺,某些對白不連貫甚至讓我懷疑是不是翻譯的問題。人物對話中與上一句不太協調的情況不時發生,這在我讀過的著名外國作家如Chuck Palahniuk、Raymond Carver、就是最近讀的Hermingway也有這感覺,日本翻譯小說就沒有這種問題。是不是只我一個人的問題?

槍與巧克力

《槍與巧克力》
乙一這小說好像是寫給中小學生讀似的,就好像原本只畫少年漫畫這回卻改畫兒童漫畫。故事較簡單直接,但仍可以察覺某些乙一特質,比如小童還是有邪惡的一面、主角並不需要是好人之類。書中出現的人物與地方大部分是巧克力名牌的名字,看時我才知道這方面的知識有多麼貧乏,還是有人告訴我某幾款品牌已座落SOGO與IFC許久,只是我慒然不知而已。

末路花開的美夢

《末路花開的美夢》
殺手系列寫了七八本,題材也難以創新了吧。於是九把刀這回寫夢境,說天橋底有個紙箱國的地方,讓睡不好的人可以買夢,進入別人作的夢中品嚐。殺手主角戀上賣夢的一個女孩,而只有夢中的她而非現實中的她才能與殺手相認。這個故事裡殺手橋段好像成了旁枝。看時我不斷想像作者那段時間的花邊新聞與故事創作的聯繫。

沒有女人的男人

《沒有女人的男人》
因為海鳴威這本小說,村上春樹改了一本相似的書名《沒有女人的男人們》,我則因為樹上春樹找來這本捧讀。這本同樣是短篇小說結集,海鳴威是拳手,喜歡鬥牛,二戰時到過戰地,所以書評經常說他寫出相似的主題時格外有血有肉。他的特色是用字精簡,後期一班寫作能手模仿他,所以到現今已不算新鮮事,不過在當時應該是眼前一亮吧。因為當年電影仍未流行,那時小說的現展模式,即引導讀者去想像、鋪排、跳接位等技巧與現在的很不一樣。就像看舊電影,趣味少了,但作為學習方面這是有一定得著。

身為職業小說家

《身為職業小說家》
不記得從哪本書開始,我感覺村上春樹的散文比小說更能吸引我,大概他本人對我的吸引力大於他說的故事本身。若果你喜歡村上春樹或者喜歡寫小說,這本書實在值得一讀,至少我受益良多。閱讀與寫作一樣,timing非常重要,慶幸這時候我讀過這麼一本書。時間剛剛好。

在 WordPress.com 建立免費網站或網誌.